当前位置:

首页

“我原以为监狱是黑色的,踏入这个大门感觉连阳光都变得暗淡。”“以前我不配合改造,但监狱没有放弃我,在警官的帮助下像是获得了重生。”
说这话的是罪犯王某,她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,2013年5月到云南省曲靖监狱服刑。最初,她不与任何人讲话,经常眼神呆滞;甚至不吃不喝,油盐不进,对改造生活充满了抵触和绝望;自暴自弃、轻生苗头明显;故意违反监规纪律,扰乱监管秩序……
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是对罪犯个别教育工作的形象描述,而对这样难管难教的罪犯,如何打开心锁?
“惩罚与改造相结合,以改造人为宗旨”不是豪言壮语,而是日常点滴。监狱和监区的警察没有放弃王某,而是群策群力、用心用情,渐渐打开一把攻心治本的“金钥匙”,帮她走上一条教育转化的“重生路”。

“量身定制”特色矫治团队


图片
改造好一个人,能挽救一个家庭;多一个完整的家庭,社会就多一分和谐稳定。
监区为罪犯王某量身定制转化方案,组建转化攻坚及矫治团队,定时每天、每周、每月、每季度召开针对王某的教育转化会议,分时分阶段研究王某近期的改造表现以及研究制定下一步改造举措。
“王某今天又跟其他人吵起来了。”
“今天王某终于吃了一点米饭了。”
“这周王某没有违规违纪了!”
……
监区责任警察专门建立《罪犯王**日常管理日志》,每一本《管理日志》密密麻麻的记录着王某日复一日的点滴改造,也见证了她由“坏”慢慢变好的过程。

用心用情打开尘封“心门”


图片
“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,她脸色阴沉,低着头扣着手指,不太愿意说话。”监区警察说。
警察对王某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治过程中,运用音乐放松治疗法,消除王某对陌生环境的防备心理,并以沙盘等道具辅助,引导王某谈家庭、谈社会经历、谈自己的想法,对她表现出的积极、光明、正性的地方予以肯定。
图片
平日里,在适时开展个别谈话教育过程中,监区警察总是善于发现王某改造中的点滴进步,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。经过不计其数的引导开解后,王某对监区警察产生了信任,逐步打开了自己的“心门”。责任警察说:“人心都是肉长的。当我关心她们的困惑和痛苦的时候,她们是能感受到的。只有想办法打开她们尘封的‘心门’,才能引导她们弃恶从善、悔过自新,积极改造、回归社会。”

普法教育将阳光洒向心灵


图片
监区警察发现,王某最初不认罪,是因为她对法律知识的缺失,不学法不懂法,如何守法用法?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对她加强普法:为了帮助她理解法院的判决和量刑原则,警察对她讲解法律条款讲解、经典案例,以案析法,阐述法律的公正与威严以及监狱现行的减刑政策;组织参加普法小剧场、普法辩论赛、游戏快问快答等活动,多措并举进行普法教育。
一缕缕法治的阳光洒向心灵,渐渐驱散了灰色的空间,王某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。
同时,责任警察对王某开展认罪悔罪教育,引导她正视自己的罪行,树立正向的改造观。王某渐渐受到触动,矫正自己的认知和言行。

链接心灵归途的亲情纽带


亲情是一股温暖的力量,是引导罪犯安心踏实改造的一个重要抓手,而亲情帮教就是这把关键的钥匙。
王某的绝望最初也是因为家属的淡漠。监区充分发挥亲情帮教作用,主动联系到王某丈夫与姐姐,告知他们王某在狱中的表现情况。希望他们利用家庭的纽带,多关心王某,配合监狱一起帮助王某转变。
图片
2015年5月,王某因病送医,为促进病情好转,尽快恢复身体健康,监区警察又主动联系该犯的家属……
家属终于放下隔阂,去看王某。家人相见时,王某瞬间泪眼摩挲。时隔多年,她终于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。后来,王某病情稳定出院。
春风化雨融坚冰,润物无声塑心灵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2017年年初罪犯王某终于发生较大转变,她在与家人的书信中写道:“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,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,给家庭和亲人造成的极大伤害。我会积极改造,争取早点和你们团聚。”
看到她的变化,警察们感叹:“她总算是从‘泥泞’中走出来了,重新‘活’过来了!”
转眼到了2025年。如今,王某在警察的帮助和教育下,正在积极进行改造,并表示要继续努力早日回归社会,做一名守法的公民。而省曲靖监狱和云南监狱的无数警察,正在以教育改造罪犯为中心任务,以维护监狱安全为基础,坚定守护执法司法公平与正义,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,改造一名又一名像王某这样的罪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