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
曾经
他们在边防线上用脚步丈量国土
在训练场上锤炼钢铁意志
在救灾一线冲锋陷阵
……
如今
他们褪下橄榄绿 换上藏青蓝
将军营里淬炼的担当
化作了高墙内的坚守
八一建军节将至
请跟随我们的镜头
走进他们的“军警生涯”
从钢枪到钢笔 他们如何落笔?
初入监区时,省西双版纳监狱干警黄龙生也曾迷茫。“从军营到监区,钢枪换成了钢笔,该怎么发力?”师父一句“先学会听,再学会说,最后学会引路”点醒了他。
如今,他已读懂这份职业的温度。训练场上磨出的耐心,成了反复思想疏导的韧性;任务中培养的细致,化作观察罪犯思想动态的敏锐。
【Ta说】
昔日以钢铁意志筑长城,今日以法度与温度再造心灵。
“过去靠枪瞄准,现在靠法理和人心瞄准。”省普洱监狱干警李春一句话道破了身份转换的内涵。在他的世界里,武器从钢枪变成了法律条文,战术动作化作了沟通技巧,但他瞄准“忠于职守”的靶心从未偏移。
【Ta说】
骨子里那面红旗始终飘着。
省第二女子监狱干警张跃钟,19岁的他怀揣着梦想成为一名消防员。灭火救援、洪灾抢险,危险处总有他的身影。不分昼夜泡在洪水里争分夺秒,浓烟火场中不休不眠搏斗,7年军旅生涯参加抢险救灾上千次。
25岁转业,钢枪换警棍,热血仍沸腾。在特警队岗位上,他把军人不怕苦累的精神融入日常巡逻,一步一个脚印守护监狱安全。
【Ta说】
全力以赴完成每一次任务。
省大理监狱干警罗健对身份的变换深有共鸣。从营房哨所到高墙电网,在他看来,橄榄绿与藏青蓝虽颜色不同,却书写着同样的旋律——那是融入血脉的忠诚与担当。
【Ta说】
要用军人的铁血与警察的柔情托举改造的希望。
身份流转之间 精神如何传承?
省官渡监狱干警王科勇比常人多了几重转折。卫国戍边、新疆支教,最终成为了监狱人民警察。保家卫国、教书育人、重塑灵魂——看似不相关的职业,却因同一份信仰串联成线。他的故事里,褪去的是服装颜色,永不褪色的是那颗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”的红心。
【Ta说】
身份一直在变,战场也在转移,但职责使命依旧。
省建水监狱干警谢秀鑫把军旅生涯的坚韧刻进了特警岗位的日常。安检巡查、应急处突、安保维稳——哪里有重担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
【Ta说】
部队教会我“不怕苦、不怕累”,现在是我工作的底气。
省第三女子监狱干警黄鲁云在岗位上坚守了数十年。19岁踏入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队的她,如今在监狱医院护理岗位上已工作32年。从保家卫国到维护监管安全,她用专业与耐心践行着“守护”二字的重量。
【Ta说】
要把优良传统延续下去。
戎装更替 初心依旧
“军装与警服,两段经历,同一使命。”省杨林监狱干警柳道正的话背后是共同的坚守。两年军旅生涯赋予他的坚韧,如今成了从警路上的“铠甲”。
【Ta说】
从迷彩到藏蓝,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初心;换的是身份,不移的是责任。
军绿色的记忆还在发烫,帽檐的星光曾照亮长夜。队列里的正步,巡逻时的脚步,省文山监狱干警陶佺嵘藏蓝披身,警徽在阳光下折射出另一种担当。
【Ta说】
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始终在血脉里滚烫。
五年的军旅生活,在省丽江监狱干警张宝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——训练场上磨出的耐力,任务中炼就的细致,早已融入血脉。这些品质,为张宝的从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【Ta说】
退伍不褪色,在岗位上担当奉献、不断成长。
当军营里锤炼的担当,成了监管一线的坚守;当战壕里凝结的战友情,化作温暖迷途心灵的光,省安宁监狱干警张鹏正在用行动诠释着“退役不褪色”的誓言。
【Ta说】
改造好一名罪犯,就是挽救一个家庭,守护一方平安。
他们曾用钢枪守护疆土
他们曾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
如今在谈话室里春风化雨
让我们向这群“藏蓝方阵里的老兵”
致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