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
少小离家,归来仍是少年。
两年前,50岁的省未管所干警张忠响应号召,回到家乡文山丘北县落母村驻村。褪下警服,撸起裤脚,他用乡音架桥梁、以行动践初心,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别样“归去来兮”。
群众会、田间会、院坝会、火塘会……
他用得最多的办法是“敲门行动”
“家乡需要,我就回来!”张忠是丘北人,2023年主动请缨参加驻村。踏上故土,他热泪盈眶:“能为家乡出力,是组织给我最好的机会。”驻村两年间,他走遍15个村寨、走访450余户村民,用脚步丈量振兴路,他用得最多的办法是“敲门行动” 。
群众会、田间会、院坝会、火塘会……张忠抓住所有可以利用的时机进行政策宣传,在火塘边、院坝里开“乡音课堂”,用方言传递党的声音,逐户上门为群众进行宣传讲解。“自己累点没关系,不能让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”,他始终严格按照上级对驻村工作队的要求,每月遍访脱贫户、每半年遍访村民。通过走访,及时发现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。
用乡音说公道话
当好“人民调解员”
“矛盾调解时,我讲方言,村民听得懂我的话,信任感也就提升了。”面对当地村民文化不高、很多不识字的情况,张忠就用家乡话耐心地讲解,告诉他们处理矛盾纠纷、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方法,并结合“普法进万家”活动,努力地让村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,培养他们依法处理身边事的法律思维。
如今的落母村,村民已经习惯用“人民调解”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,乡风文明显著提升。两年间,张忠积极当好“人民调解员”,坚持用乡音说公道话,用法律办明白事,经过他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有10余起,涉及土地、婚恋等方面,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在落母村实践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挽起裤脚变身“庄稼汉”
他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……
落母村属于偏远高寒山区,发展产业非常困难。面对这一困局,张忠大胆尝试破局,2024年他和落母驻村工作队员一起,开展“百亩稻田”项目,采用“党建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,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增收,还带动20余名村民增收4万元,迈出了做好助力村民增收的第一步。在发展产业中,他换下警服、挽起裤脚,从“监狱人民警察”变身为“庄稼汉”,参与了从育秧到收割全过程。
“鸡要关、狗要拴、牛羊出门把粪铲。”在绿美乡村建设中,他经常跟村民念叨着这句话,引导村民把绿美庭院变为生活日常。张忠几乎每周都会带领村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,清“五堆十乱”、扫“牛屎马粪”,一起动手把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、更干净。如今,脏乱差早已成为落母村的过去式,美丽文明才是落母村的进行时。
乡音是纽带,更是力量。
张忠用两年时光,让故土焕发新生:矛盾少了,腰包鼓了,村庄美了。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,张忠展现着属于他的“回乡”——不是落叶归根的闲适,而是赤子反哺桑梓的担当。
乡村振兴路上,正是这样的“乡音使者”,点亮了万千乡村的振兴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