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专题
“小陆,又瘦了!”擦肩而过的同事,看着他凹陷的脸颊忍不住叮嘱。
陆绍伟腼腆地笑起来,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:“没事,最近天热,吃得少。”可大家都知道,这位身材瘦削、文质彬彬的年轻人,肩头扛着的是监狱刑罚执行“最后一道防线”的千钧重责。
从“小白”到能手的蜕变
2009年深秋,刚大学毕业的陆绍伟穿着略显成熟的西服,忐忑不安地站在玉溪监狱大门前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
对监狱工作一无所知的他,初次与罪犯谈话时紧张得手发抖,甚至被对方突然提高的辩解声吓得差点掉了本子,全靠师傅解围。回到办公室,他连罪犯计分考核表都看不懂,深感迷茫和窘迫。
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,陆绍伟迅速克服了新手期的困难。他像海绵一样积极学习,遇到不懂的问题,就诚恳地向老管教和师兄们请教,直到彻底弄懂。
短短两年间,那个连报表都填不明白的“小白”,便凭着这股韧劲,蜕变成了监区里人人信赖的“活字典”,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。
啃下硬骨头的勇气
因工作出色,陆绍伟调任监狱刑罚执行科。报到当天,他在日记中写下感悟:“法律是冰冷的条文,执行却要带着温度。”
新岗位要求高,非法律科班出身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相关法律法规。办公室铁皮柜里锁着的几本厚厚学习笔记,纸页翻得起毛边,密密麻麻写满了红笔批注和个人思考。
凭借突出业绩,陆绍伟任刑罚执行科副科长并主持工作。然而刚上任便遭遇挑战——办案中心两位老同志连续提出调动申请。
面对困境,他想起刚入职时师傅说的:“执法者的腰杆要比钢筋还硬”。
第二天一早,他带着早点找到正在收拾文件的吴姐(一位有三十年经验的老警察),真诚地说:“吴姐,我知道你们担心啥。是不是对新的网上办案系统有顾虑?” 他的坦诚打动了对方。随后,他利用午休时间耐心指导两位老同志操作,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《操作指南》,最终成功打消了她们的调动念头。
吴姐称赞他:“小陆科长的耐心,比我闺女还好。”
让公平正义看得见
“减刑裁定不是简单的刑期计算,而是对罪犯改造效果的司法认可。”这是陆绍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审核罪犯张某的减刑案时,他发现其财产刑履行证明存在瑕疵。虽然监区提交了家庭困难证明,但他还是联系了当地司法所,核实到张某有隐藏收入的情况。“一次不严谨的裁定,就可能摧毁一群人的改造信心。”他在审批表上写下意见,驳回了减刑申请。
为了让执法标准更透明,他牵头制作了《刑罚执行工作流程图》,把减刑假释的各个环节制成可视化图表,分发给每一个办案警察。每月一次的业务培训上,他总是把典型案例拆解开,进一步明确办案警察执法权力和责任,不断提高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水平。
荣誉墙上“综合先进集体”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的奖牌擦得锃亮,办公桌上堆着厚厚一摞卷宗,陆绍伟逐一签名,笔尖划过纸面,留下清晰而坚定的痕迹。